http://blog.sina.com.cn/s/blog_b111c77d01013w6z.html
2 P* i. f) Z( o3 H7 m0 p6 u! ?# P, T2 Y, }
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10)(2012-10-16 10:53:08)转载▼标签: 杂谈 & q& ]# ]7 D5 G) u" r3 y
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医生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也许觉得对病人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
1 T/ N1 i0 q4 A' r$ e
) H5 S0 x1 J0 }7 K. ?+ j. J2 g! W5 F% M , a4 `9 J, T1 e3 r, R, e6 e
" I& L( H/ E: |: h! N, K0 I7 h( ~: e& h 有了如此一番经历之后,妹妹忽然销声匿迹。那天下午她没来看我,晚上也没有来。到了午夜,她忽然打来电话,口气异常兴奋。她说,我脑子里的病灶和肺部病变很有可能没有关联。6 `, D" r4 { i
! ~ B w% P4 k! K) [/ Y 她的依据是我的最新一次“频谱扫描”。
. v1 |, ?5 e1 S/ W4 l) F4 H9 i: X, o+ |: I$ c6 L
我们是在两天前拿到这个检查报告的。当初上海的诊断虽是“一边倒”的悲观结论,但华山医院的周良辅教授还格外慎重地建议我补做这项检查,他说,这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脑瘤性质。两天来晓东拿着这堆胶片踏上新一轮求医之路,希望真能有所收获,却不料北京的医生们对它并不在意。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连看也不看。
' @7 I& D: c+ \" H; i! }( w. L* X& s6 e' \
我们又惊讶又奇怪,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对这个新的检查结果如此冷淡。直到北京医院的李金大夫对我承认了一个事实:“真对不起,我还看不懂它。这是个新技术,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
K5 W- k' P; o, V/ Q7 p' q" k1 ?* G: S3 k& u% L5 z
她的语气充满真诚和歉疚,让我感动之余又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原来专家们也有不懂的东西。我忽然意识到,那些医生的冷漠,也许不是因为这一检查结果无足轻重,而是因为他们不懂。
2 u1 X! V8 X# o3 `, b6 A+ \5 V: W5 a- x
我对发现这一点并不意外,因为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就算最权威最有学识的专家也是如此。我看到了善于学习新事物的医生,比如周良辅大夫;也看到了勇于承认自己有所不知的医生,比如李金大夫。可惜这样的医生并不多。
) s4 T; m* m* Z1 C( f G) L8 Z$ U/ o7 e2 P1 ]
让我意外的是,大多数医生竟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不能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以弥补自己不足,甚至不愿承认自己也有不懂的东西。他们也许觉得对病人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
6 }* _3 R/ j% p) y. b, r$ C- l l6 j* I# |5 _
妹妹来到北京后拿到这些脑片。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京城最大的新华书店,买来一本专门论述“频谱扫描”技术的书。北京半日的求医经历让她失望,这一回她决定依靠自己。5 K; o' \# R1 {8 n1 @
+ y* I% h6 y7 ^- T P
整个下午和晚上,她都在阅读这本书。书比砖头还厚,很难读,但她很快弄懂了其中要害。她把我的脑片一一展开,摊在床上,仔细比照,结果发现,这项检验还真的有助于判断颅内病灶的性质,就像周良辅教授说的一样。) l, b9 |( S( u4 g1 v6 X* z
: P3 B4 b3 ]: z 那天午夜,在经过8个小时的研究之后,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 r$ ?* u) q2 n0 V6 E& k) J9 z+ C" g; X d# p9 c
“就算它是肿瘤,也是良性的可能性大。”她在电话里对我说。' h) o! c$ y% o+ |( d. o2 u4 {4 u3 O" Y
, R, g. G/ O8 A" E' f: \ 这结论和国内医学专家们的诊断是如此不同,指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 O! C7 t6 g" f# D6 v: V8 N, l& x, ~/ L* I$ p6 N
次日清晨,这姑嫂二人再次走出家门寻访名医。妹妹揣着她的研究结果,满怀虔诚和信心。开始的时候,她态度谦恭,用一种求教的口吻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看到专家们的不屑一顾时,她强硬起来,依仗着刚刚学来的新知识一个接一个地提出质疑。+ x& T1 n. p. b! l1 E R
, E( U# J6 j X, l
然而专家们照样态度消极。悲观的看法仍然占据压倒的优势。他们坚持自己的结论:“良性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妹妹的质疑,他们不是根本不听,就是搪塞了事。这也难怪,职业习惯始终都在暗示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只有他们自己才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威,病人和病人家属都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他们知道面前这个人也是医学专家,但当他们听说她的专业是“糖尿病”时,就居高临下地一笑了之。很显然,她根本不具有挑战他们的资格,所以她的意见不需考虑。
$ a6 _6 o# ?+ V# r, n& N$ j' ^2 V7 v/ p
“你相信谁呢?”晓东问我。
X; {. q% Q, [( Q0 t/ C+ ~+ z* u) @$ I. j, T& Z
“当然相信我妹妹”。我回答。
1 h% K$ @/ y# j1 a! g3 s( o* i1 |, {# Z# E r. t S
“你不会是只想听好话吧?”晓东再问。她在过去的两周里被那些专家给吓坏了,对这突如其来的乐观消息一下子还无法适应。
& s |& F9 }& S5 r# o. p: q1 Q3 x
Q& Y. X) U- O+ T. D “不!”我说。
' w7 j: a& F8 t: ~5 N* A" w! p0 K! `
, F; D% s2 I$ F: Z3 \: Q 我接着叙说我的理由:我不懂医,但我了解妹妹。她在脑神经医学领域里不是行家,但她是个糖尿病方面的专家。最重要的,她是一个肯接受新事物和善于学习的人。过去20多年,她的治学严谨和卓有成效在全世界的同行中获得了尊重。她可能会因为无力解决一个问题而茫然无奈,但她决不会因为自以为是而导致一个错误结论。还有更重要的,她是我妹妹。她在这件事上投入的不仅是智慧和专业学识,还有感情和责任心。那些专家行医只不过投入了他们的时间――短暂的、以金钱来计算的时间,而妹妹投入的是全部心血。她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她犯错误的概率一定要比那些专家小得多。8 P: q1 }7 L- Q! o0 P ~
- O% P/ ]( R; N* y" S6 Q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恰恰是我的疾病诊断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7 O( S& o8 C' e& W" @9 v
m% z( q4 m- S7 L' F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 R1 f$ b* N1 V/ J( ]3 c
, h) m' ^+ i, {7 E9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