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西瓜籽 于 2023-4-20 15:43 编辑
刚陪着老伴从海南岛度假回家的傅云盛(化名),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兴致勃勃地走亲访友。已经70岁的他,依旧是步履矫健、看起来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与五年前那个烟不离手、走几步就喘息得要命的形象,犹如天壤之别。街坊邻居夸他越活越年轻,身体倍儿棒,他笑着回应:“多亏了王长利院长和岳东升主任,将我纳入新药的临床研究中,将我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这5年,每一天都是赚的!”
刚从海南度假归来的傅云盛(化名)
5年前确诊肺癌的傅云盛,到底是如何战胜“死神”的呢?他的故事听起来有点惊心动魄。
早在2018年8月中旬,傅云盛和老伴一起到青岛找战友聚会,大家回忆起来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忍不住放声高歌。然而,以前最爱飙高音的傅云盛,那天唱歌却状态不佳,老伴说,“你这哪是唱歌,看憋气憋得脸都变形了!”回天津后,傅云盛就发现自己时不时地右胸口疼,一走路就喘气,到医院检查,做了胸部CT,接诊的医生说:“老傅,你肺上长了点东西,住院查查吧。”傅云盛虽然有些惊讶,但也没多想,就安心住院检查治疗。
平时看着身体挺硬朗的傅云盛,一查身体毛病还挺多,有糖尿病、高血压,偶尔还有心脏不适,加之长期的吸烟史,基础病很多。而且老傅还是过敏体质:因为长期吸烟,需要先改善肺功能,在医院做雾化治疗时,他对氨溴索过敏,浑身长满了皮疹,被迫停了药。
傅云盛后来又做了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病理后,终于得到了“判决”:病理结果显示肺鳞癌,还伴有可疑淋巴结转移。不仅如此,病灶位置也不理想,肿块处于右上肺叶中央、靠近支气管开口处,占据了“交通要道”,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医生建议转院到手术水平更高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
心疼的老伴一边唠叨着他不听话戒烟,一边赶紧和儿女商量,一家人讨论后果断决定:既然还有手术根治的一线希望,就一定要争取一下。一家人分别通过医生和朋友打听,最终将希望寄托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王长利教授和岳东升主任身上。
转院到天肿后,经过评估,傅云盛的疾病分期已经达到了IIIA期,也就是局部晚期;直接做肺癌根治术不仅手术难度大、复发风险很高,而且很可能要切除一侧全肺,对身体损伤巨大,这对于原本就基础病缠身、肺功能不佳的他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当一家人犹豫着是否要放弃根治的希望,转为保守治疗时,一个意料之外的喜讯却突然传来:时任副院长的王长利教授当时正在主持全球首个肺癌免疫新辅助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在中国的开展,而傅云盛的疾病恰好满足入组条件。
王长利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癌诊治中心主任
说起免疫治疗,今天的患者可能已经不陌生了,但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更不要说把它作为“新辅助治疗”了——通俗地说,就是把免疫治疗用在手术前,通过与化疗联合,起到“1+1>2”的肿瘤杀灭效果,缩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同时,由于免疫治疗的机制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抗癌,就能不断杀灭体内看不见的微小病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但这些毕竟都只是理论层面的。在当时,这种模式属于绝对的全球医学最前沿领域,几乎没有经验可循。科室里参与了研究的岳东升主任回忆起来,也深有体会:“把免疫治疗放在手术前,我们之前没有人做过,究竟疗效如何、会不会影响手术都是未知的,对我们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不论如何,看到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眼前,加上对天肿团队的信任,傅云盛和家属还是没有过多地犹豫,表达了希望入组的意愿。
岳东升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不过,这项全球大型研究对入组患者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也给傅云盛的入组带来了波折。团队内负责的李跃医生回忆起来,也感到十分庆幸:“我们当时很担心他入组不符合条件,主要是怕他身体太差不能耐受治疗,就先让他去胸科医院分别找呼吸内科、心内科专家评估了心肺功能;而且当时特别怕他有冠脉狭窄,还特地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期间,我们还要求患者戒烟、回家吸氧,改善呼吸道功能。最后经过一条条仔细核对,确认他符合了所有入组标准,才让我们都松了口气。”
李跃医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就这样,经过慎重评估、签署知情同意后,2018年10月,傅云盛成为了研究的一名入组患者。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傅云盛被幸运地分到了免疫治疗组,开始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化疗的新辅助治疗,三个周期后接受手术。
入组后,傅云盛一边住院治疗,一边实在忍不住偷偷地抽烟。被发现后,岳东升主任耐心地教育他:“老傅啊,PET-CT显示你的右肺已经成了絮状,肺功能很差了,必须得戒烟。如果不配合,我们的治疗和努力就没有意义了。”在医生和家人的反复思想动员下,傅云盛总算下定决心戒烟,告别30多年的“老烟枪”日子。
第一个新辅助治疗周期后,再次进行PET-CT检查,显示傅云盛右肺变清晰了,肺部情况明显好转。这让傅云盛充满了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但天有不测风云,属于过敏体质的傅云盛,在第二个治疗周期时又遭遇了麻烦:2018年12月底的一个晚上,刚完成第二个治疗周期时,输完液的傅云盛突然出现了较大的过敏反应。好在团队立即给予了紧急处理,没有大碍。
出现了过敏反应,是不是意味着要就此放弃治疗?经验丰富的王长利院长做出判断:过敏应该是化疗药物造成的,团队的应对经验丰富,而且经过了妥善处理,不影响后续治疗;考虑到前两个治疗周期效果显著,应该继续完成全部三个周期的治疗。慎重评估后,傅云盛顺利接受了第三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果然没有再出现。
2019年1月,经过会诊,确认傅云盛肺癌病灶已经明显缩小,血糖血压控制良好,病情达到可以手术的情况,他终于迎来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理想条件。
2019年2月初,经过充分准备,王长利副院长、岳东升主任团队为傅云盛实施了创伤小、恢复快、保留肺功能多的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这种术式避免了一侧肺叶全切,主要是将中间的病变肺叶和受累的支气管切除,然后吻合支气管上下端,同时清扫除肺门及纵膈的淋巴结,达到了肺癌根治术的要求。团队的李跃医生回忆,患者最初肿瘤比较大,位置又处于中央、靠近支气管开口,预计手术难度不小;可由于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让病灶大大缩小,和周围组织的边界变得更清晰了,没有太多的组织粘连,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手术中的王长利教授及团队
随后的术后病理结果更是带来了又一个惊喜:原发肿瘤经过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了所有患者和医生梦寐以求的“pCR”,也就是“病理完全缓解”,标本中找不到任何肿瘤细胞,意味着极佳的疗效和极低的复发风险。术后一周,傅云盛就自己走着出院了。
术后,傅云盛也没有再进行后续治疗,每年定期复查,都没有发现任何肿瘤复发的迹象。他现在经常陪着老伴四处旅游,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走出癌症阴影、四处旅游的傅云盛
对于这名已经步入术后第五年无病生存的病例,岳东升主任感慨道:“以往我们对于IIIA期肺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不是很多,即使做新辅助治疗,药物也只有化疗,效果也不太理想。这项研究证实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可以改写整个肺癌外科治疗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对肺癌治疗理念带来了的改变。以前不能做手术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灶缩小,病理缓解,分期下降,不仅获得手术机会,甚至实现R0切除;以前需要开胸手术的,现在微创手术就可以。类似傅云盛这样的患者,以前做手术难度很高,而有了免疫新辅助治疗,手术的难度降低了,整体疗效提升了。”
“而且就在今年年初,基于傅云盛参与的这项研究,全球首个肺癌免疫新辅助治疗方案在中国获批了,相信未来,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肺癌患者能从中获益。”岳东升主任表示,“除了患者,我们医生从这项研究里的收获也是巨大的。这项研究引领了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潮流,让我们的治疗理念得到了升级。这虽然只是一个个例,但也能看出,及时地把医学上的创新带到临床中,让患者享受到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往往能转化成巨大的切实获益。我们内心也非常期待有更多这样的突破性成果在中国开花结果,不仅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也给中国临床医生带来治疗理念进步和提升的机会。”
编后记 就在截稿前夕,本文主人公——傅先生参与的临床研究在4月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上公布了中国亚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免疫新辅助治疗对于中国肺癌患者的大幅、全面获益。
不仅如此,这一方案自年初在国内获批后,又在近日宣布推出了国内首个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患者支持项目*:完成3周期免疫新辅助治疗、接受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即可免费获得保险权益;保单生效期间,如果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即可获得后续医疗费用的理赔,帮助患者和家庭分担治疗风险。
相信以上这些伴随而来的喜讯能进一步减少广大患者接受创新治疗的后顾之忧,让傅先生的治愈奇迹有望在更多患者身上得到延续。
*以项目具体实施细节为准 |